什么是口吃矫正的呼吸疗法?

 

 
 

矫正口吃中有一个很实用的方法,那就是呼吸疗法,具体要如何操作?

这里有详细的说明。

呼吸疗法

气息是声音的动力。发音是和气息分不开的。所以古人有"气者音之母"的说法。声音的高低强弱、音质的好坏以至感情的表达,都和气息的运用密切相关的。所以,掌握好呼吸是言语训练基本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胸腹联合呼吸,这在中外普遍被认为是比较好的呼吸方法。吸气时身体适当放松,两肩自然下垂,两肋渐渐扩张,气息从口鼻自然地吸进去,深至肺的下部,我们平卧在床上时的呼吸,一般就是自然的胸腹呼吸。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有的专业学校从言语训练一开始,就要求学员躺着练习发音、默诵,有的用这种方法训练长达三个月甚至半年之久。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使学员感觉到他所需要的正确呼吸,牢牢记住平卧吸气时的位置,使这种呼吸成为习惯。改变自己平时不正确的处于自然状态的呼吸方法。

有时候做一下嗅觉的练习,对体会吸气也是有帮助的。如用闻花香的感觉作深吸气,也是人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气吸得深还仅仅是一个方面。呼气则是呼吸训练的主要部分。要会节约用气,控制用气,锻练控制呼气的能力因为说话时善于控制气息,对患者矫正口吃重建语言习惯是很重要的。

呼气时胸肋不能一下子松驰下来,而要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小腹收缩,用腹肌及横膈膜的力量将气托住,平稳均匀慢慢地呼出。

此外,吸气不宜太急,要少而顺,吸得适度,不能过多;过多则会造成呼吸气官僵硬。发音、说话不能把气放完,要留有"富裕气"。

往往有这种情况:气吸得比较饱满,但是不善于控制运用,一开口就把气冲出去很多,结果气还是不够用,气不够用了,就要发生口吃。在发一些送气音及擦音声母字时,更容易出现漏气现象,气多掩盖了韵,字音也被吃掉听不清了。

在舞台上的传统说唱中,常用"气口"这个术语。气口就是指换气的地方与换气的方法而言。气口还分大气口和小气口之别。大气口是指换气,小气口是指偷气,就是在人们觉察不到的一瞬间很快地换气。

换气的方法应随着感情表达的需要而有所不同。感情非常激动但需要竭力控制时,往往需要快吸慢呼把话说出来。有时,强压住感情但最后终于还是爆发了出来,则往往是慢吸快呼把话说出口。有时说比较紧急的事会快吸快呼,而在平静地叙述时又是慢吸慢呼等。人的感情是复杂的,呼吸的状态和方法也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变化,使其有助于感情的表达。

有一种现象要注意防止,就是气口没安排好。在换气的地方没有换好,可以偷气的地方不偷气,以至一段话说到后来气不够用硬撑着说。气尽则声嘶,声嘶则力竭,肯定会出现口吃。说的人费劲,听的人也吃力。另一种现象是有人习惯与一停顿就把气放掉,结果把欢快的话语说成了悲伤的调子,说话不大自如,甚至口吃,破坏了情绪,也影响了语言效果。

发音与吐字,用气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气为音服务,音为字服务;所以要把三者有机联系起并结合语言训练来进行练习。

有人说话声音很响,但方法不对头。字为音所包,听来有声无词,听不出说的什么内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音包字。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吐字有关,用喉不用口,口齿松驰,部位不到家,出字含混无力;另一方面则是发音的问题,音位靠后,喉头开得太大,共鸣太多所致。共鸣的运用不仅可以扩大声音的响度,对于音色音质的变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好地运用共鸣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不能为共鸣而共鸣,声音是要为语言服务的。这种音包字的现象,往往出现在声音条件比较好的男同志身上,要纠正这个毛病,就要把声音往前送,并根据发音的特点和吐字归音的要求,改变不良的发音习惯,使声音在语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还有人吸气已吸到上胸,气息浅,支持力不大,发出来的音飘弱无力,有的甚至吊在上面,当然也传不远。由于气浅,往往就把力量集中到喉部,依靠声带,力求达到强一些的声音,加重了声带的负担,造成声带的过渡疲劳,甚至受到损伤。

音域窄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以回声来说,往往是阳平不够高,阳平、上声升不上去,去声降不到底,语言很平。因此,扩展语言的音域就是非常必要的了。做一些夸大的回声及音阶练习,是有帮助的。夸大回声就是把阳平的高音处与去声的低音处拉开、夸大。音阶练习,不一定要跟着旋律进行,可以从自己感到适合的音高开始,逐句提高,然后逐句降低,就是从中音区往高低两头发展,达到自己力所能及为止。在扩展音域的基础上再扩大音量。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不要把音高与音量混为一谈,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两者是不同的。有人常常把声音放响的同时把调门也提高了,这种现象女士较多。

吐字、用气、发音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都是为语言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在各种练习时都要吐字清晰,有气息支持,有共鸣位置,声音响亮自如,不能只注意声不注意字,也不能只注意呼吸不注意感情,都不能偏废和忽视。

呼吸的控制:

人们的呼吸运动是随着自然环境和人的心理状态的不同而变化的。它不是均匀的、相同的、一个模式的活动。客观环境和内在的心理因素时刻在调节着它

 
 
分享到: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