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口吃,家长如何应对?
有不少家长发现孩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小结巴”了,生怕长大后也是这个样子。在我们微信公众号后台也收到过不少这样的咨询,从小发育都很好的孩子,怎么就成“小结巴”了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说话结巴到底是怎么回事?家长要如何干预?
写在前面的话:
为孩子结巴而担心的家长,大多是多虑了。
2~3岁的孩子重复某些音节、音调、词语或在说话的时候停顿、犹豫是很常见的现象。研究表示,约5%的学龄前儿童有不同程度的口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结巴),大多出现在2~6岁的语言发育阶段,小男孩出现口吃的概率要比小女孩多3倍。
造成孩子口吃的原因有哪些?
虽然造成孩子口吃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是目前我们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可能是导致口吃的“罪魁祸首”:孩子还没有掌握讲话的正常节奏和技巧;孩子思维以及想象能力发展迅速,词汇量积累不够,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这个时候的孩子,多是话说到一半就忘了在说什么;一次性学习大量新词的时候,孩子常常因为对这个词语有印象,但是到了嘴边又说不出来,也会表现为口吃;另外,当孩子焦虑、疲惫、身体不适、过于兴奋而语速加快、压力过大、紧张的时候,可能会加重口吃的程度。自以为有效的方法,可能适得其反刚发现孩子口吃的时候,家长多不会直接带他到医院,会自己在家里纠正一段时间,没有效果的话,才可能考虑到医院。
不过有些做法可能适得其反,看看你有没有用过?
不着急,慢点说
类似这样的话,还有“放松,没关系”“不怕,再说一遍,这次可以说清楚”。这些看似是在鼓励孩子,但这样做,家长无形中在提醒着他,你说话口吃,吐字不清楚。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因为懂,替他说
有些家长能很好的捕捉到孩子的意图,就小月龄孩子而言,这是个很棒的“技能”。但对于语言学习阶段或者有口吃的孩子来讲,拥有这个”技能“的家长要学会控制。不要因为孩子说话慢,表达不清楚,就代替他表达,耐心等他自己说出来。有研究表明多数孩子不喜欢家长的这一行为,他们更喜欢自己表达出来。
家有“口吃”孩子,如何纠正?
忽略孩子口吃的问题。当发现孩子口吃的时候,家长莫要焦虑,要尽量忽略他口吃的问题,把他当作正常说话的孩子来沟通。认真聆听。认真听孩子讲话,不要纠正他,也不要中途打断他,更不要着急帮他把话讲完。
放慢你的语速。在日常生活中,你要放慢你的语速,无论是在跟孩子说话,还是跟别人交流。如果全家人都能放慢语速的交流会更好。所谓言传身教,用这种以身作则的方法告诉让孩子说话慢一点。不要模仿孩子。家里人不要模仿孩子说话,尽可能跟邻居沟通,也不要模仿孩子。周围有说话口吃的人,让孩子尽量远离他。每天安排放松时间。每天安排亲子时间,在不受外界打扰的情况下,将你的全部注意力放在陪孩子玩耍、聊天。表扬他,强调他的长处。当孩子某件事情做得很好的时候,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转移他的注意力。同时,强调孩子的长处,树立他的自信心。儿童口吃大多意识不到自己说的不对,往往通过别人的反应意识到自己的不同。所以,家长在家庭干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上几点。
多数口吃孩子不需要任何帮助就可以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如果这种现象持续超过2~3个月,并且影响正常交流,或者口吃非常严重,建议咨询儿科医生。如有必要的话,可能需要口吃矫正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