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的临床与研究进展是什么?
电影《国王的演讲》相信不少人都看过,自幼患有严重口吃的乔治六世在他的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的不懈帮助下,矫正口吃,最后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口吃,一个看似不大的毛病,却可能给生活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跟着口吃矫正中心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概述
口吃在各个年龄段都是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的流畅度下降或说话方式异常。发育性口吃(DS),即口吃没达到语言发展的正常标准,是最常见的类型。研究表明,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遗传缺陷导致语言的流利度降低。
发病率随年龄及对口吃的界定不同而不同,普遍认可的一个说法是,一个人一辈子口吃的概率约为5%。不过近期有研究表明,这一概率可达10%,儿童最 高发。近90%的口吃患儿在成年前就自发缓解,未能好转的则被称为顽固性发育性口吃,在人群中占比不到1%。获得性口吃通常被认为继发于感情创伤或大脑受创,相对罕见,缺乏具体数据。
男性出现发育性口吃的比例是女性的4倍,之后成为顽固性口吃的比例也更高。发病晚、口吃时间长、有顽固性口吃家族史、欠缺言语与肢体技巧预示口吃较难痊愈。
儿童口吃矫正
病理生理
口吃的病理生理过程还没有一致的认识。在感觉、运动和认知方面溯因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或没有意义,不过都认为听觉反馈系统异常参与其中。
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口吃患儿大脑的解剖和功能异于说话流利的人,特别是听觉区、运动区以及基底节区。对于发育性口吃持续不愈的人,这些异常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显著。口吃成人患者右半大脑活动度增强,语言相关大脑区域之间协同异常。尚不清楚这些异常是口吃的原因还是适应性改变。
多巴胺系统紊乱可能是原因之一。左旋多巴药物可减少语言流畅度,而多巴胺拮抗剂则相反。PET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口吃患者摄取荧光标记的多巴胺前体6-FDOPA增多,提示多巴胺能系统高度激活。
基因
自20世纪30年代起,不少研究都证实口吃是有遗传基础的。家系研究显示口吃患者有口吃家族史的比例比对照组高,2013年的一篇综述显示约30-60%口吃患者有家族史,而对照组不到10%。此外,男性亲属遗传口吃的概率比女性高。口吃治疗的难易似乎也与遗传相关。
口吃与9/10/12/13/18号染色体的改变相关。DRD2是控制大脑多巴胺受体最常见的基因,对该基因的分析显示,它会增加成人口吃患者特定等位基因的频率,不过其后的分析研究未能再证实这一点。大型关联研究发现了9个与口吃相关的基因,部分在前面提及的染色体上。这些基因可能与神经代谢、细胞交流、胚胎转录调节及行为矫正相关,不过具体怎样发挥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口吃矫正对大家的重要性,希望上述介绍的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