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吃矫正传统发音法"简介
传统发音法的原理
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发现,人说话的过程是人体语言思绪、发音器官和气息三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语言思绪,语言学中又称为人的内部语言,是人说话的发出者和指挥者。再具体点,人们要不要说话、什么时间说话以及说什么内容,是由语言思绪来决定的。
发音器官,主要包括嘴、舌头、嗓子和咽喉等部位,是人说话的物质基础。语言思绪发出说话指令,让谁去执行、如何去执行,就是靠人的具体的发音器官来实现的。
气息,是人说话的原动力。语言思绪发出指令,发音器官立刻去执行,那么靠什么去执行呢?靠的就是气息。气由人的肺产生并发出,传到人的发音器官,说话的声音就出现了。
三者只有有条不紊地协调统一,人才能流畅地说话。如果三者不能协调,讲话就会不流畅,口吃现象也就发生了。这种现象多次发生并养成习惯,就成为口吃者了。
实践发现,一个人发生口吃主要由于说话时气息运用不当(气息),发音器官用力(发音器官)和说话的速度太快、急于表达(语言思绪)等原因引起的。而象唱歌一样的发音法,强调说话时要轻柔、缓慢、有节奏,可以很好地协调口吃者这三方面的不足,让口吃者顺利流畅地讲话,实现了三者完美地协调统一。这才是发音法能消除口吃现象的根本原因。
传统发音法的定义和要领
发音法,顾名思义叫发音之方法,是口吃矫正中一种最常用的语言训练方法。
它的要领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速要从容缓慢
说话慢一些可以让口吃者不口吃或减少口吃,这是大家一致公认的。目前世界上大多数机构都是用慢来矫治口吃的。实践中口吃者也有亲身体会,说话一旦慢下来,口吃就会明显减轻。
2、语气要轻柔
口吃者说话往往比较用力,气息运用不好。说话柔和了,气息顺畅了,也不用力了,口吃自然会大大减轻,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3、说话要有节奏感
唱歌之所以不口吃,除了心理状态放松外,节奏是它的主要原因。言语活动是以一定的节律进行的,节律正常,说话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而口吃者的言语格调却存在着一定的错乱。借助于节奏性的发音法,可以促进言语节律性的恢复,并可以把动力定型改造到所希望的方向。有了节奏,才是有意识地真正解放,在轻松的状态下,你才有不口吃的安全感。
4、运用诱导的方法来掌握节奏
发音法的节奏是依靠诱导表现出来的,即一句话里每个单语的第一个字都要缓慢地,轻轻地诱导着发出来。所谓诱导就是第一个字不要过急过重地一下子猛冲出来,而是要从轻到重,轻柔,从容不迫逐渐发出来,发到应有的高度后,立即从容地向第二个字轻松地滑动。
5、说完一句话要换气。
口吃者大部人说话都比较快,而且越说越快,中间不换气,几句话经常连在一起说,最后直到没气发生口吃为止。因此,如果说完一句话能换一气,就可以很好使说话时气息流畅、减少口吃现象的发生。
传统发音法要领还有很多,这里我们就给大家简单介绍这些。
4、传统发音法的优缺点
优点:
口吃者按照这种方法去说话,可以改造急躁的性格、掌握说话的节奏与停顿,达到说话不口吃,也可以消除心理问题。
缺点:
这种方法说话太慢,太机械,很难在生活中去应用,矫正后的反复率太高了;还有就是旧的发音法要求口吃矫正者改变原有的说话习惯,建立起新的语言习惯,这对于大部分成人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实践中很多口吃者在培训班里说话比较好,出去后就反复了,原因与这个方法本身有很大的关系。